「生活保護,是守護人命的最後一座堡壘,而我們現在就在這第一線工作。」


讓人只靠政府補助的救濟金就可以不用工作活下去,這樣的制度真的沒問題嗎?這個確實發生而引起爭議的嚴肅議題,被拍攝成日劇《健康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在螢幕上搬演。觀眾們將從新手社工義經惠美流 (吉岡里帆飾) 的角度出發,在各式各樣的個案處理中,理解社工存在的意義、也看見這些必須仰賴補助和照顧才得以生存的社會弱勢人們到底在怎樣的處境之中。

日本的「生活保護」類似於台灣的低收入戶補助,是根據日本憲法第25條的規定,保障所有的國民都應該擁有過著健康有文化的、最低限度生活之權利,並以此做為前提的一項制度。

美流剛到任職的區公所後,便被分配到了110個家庭的生活保護專案。需要生活保護的家庭與負責社工呈現比例上的懸殊,造成了一個社工往往不只負責單一個個案。而每個家庭的狀況都需要社工去理解、同理。所以,社工必須具有堅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在協助專案的過程裡,保有清晰的思考與良好的判斷力,並幫助其自力更生。

理解他人、分析問題原因、提供相關資源,這便是社工日常的工作內容。同時,社工也需要去承接每個個案人的情緒,詳細瞭解他們的狀況,並建立關係,來提供其所必要的協助。

 「社工的工作是保護人命,不過很遺憾,我們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正因為生活保護的家庭,大多都處在社會最弱勢的角落,除了物質條件匱乏外,他們的精神狀況也時常需要被理解。一旦這些人放棄自己的生命,也會對負責的社工造成極大影響。所以,社工必須要時時刻刻注意自身的狀態,並以此為依據,去衡量是否要繼續承接個案的情緒。

 歷經家暴後離婚的單親媽媽,極力努力克服憂鬱症之餘,還要邊找工作並做個好媽媽,走在崩潰邊緣。

歷經家暴後離婚的單親媽媽,極力努力克服憂鬱症之餘,還要邊找工作並做個好媽媽,走在崩潰邊緣。

這種讓人直視社會最弱勢一面的工作內容,也是造成社工流動率高的原因。在這個行業裡常常有很多成員,因為無法承受工作上的心理負擔而離去,而在這樣長時間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工作,也容易使社工的身體跟著出問題。

對如何幫助個案毫無頭緒,或是個案發生了難以挽回的事態,都會使社工感到挫折。而在挫折之中持續的生活下去,將會是社工所面臨到最大的考驗與困境。

 「她做的怎麼樣,撐的下去嗎?」

「這個嘛,能不能撐下去還很難說。不過至少,他比組長您對個案更有同理心」

「這麼說,她說不定做不久囉。太溫柔的人是不適合這份工作的。」

按照著規定,一板一眼地處理著不同的案子,不受到他人的情緒左右自己的思考,也是社工的一種工作方式。在不耗損自己心神下完成任務,反而能在這個領域待得很久,但這種無法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的工作方式,真的能給予這些需要生活保護的人妥善的對待嗎?

也許,在同一個部門需要有死板的人,和富同理心的人才能夠使這個機構運作下去。在眾多解決方法之間周旋,不一昧的施捨太多而造成浪費稅金或是財務負擔,而必要的嚴厲跟規定,也能在推他們一把的同時,使其能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的接受生活保護者,因飾演社工的吉岡里帆而找到工作,重拾生活的意義。

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債的接受生活保護者,因飾演社工的吉岡里帆而找到工作,重拾生活的意義。

在出發到各個家庭查訪時,美流踩著腳踏車,向上騎著陡峭的斜坡到一樓出口,如同社工在面對每個個案時,要先將自己的能量向上提高,才能好好的去幫助他人。

原文出自: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