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Grace Chang

你也是在父母嚴格教養下成長的孩子嗎?

  • 考90分明明已經遠高於平均,卻被責備為什麼沒有拿到100分

  • 考試前絕對沒有休息、遊戲的權利

  • 生病的時候父母卻只擔心課業趕不上別人

  • 上述都是我還在唸書的時候,身邊經常會聽到的抱怨,自己其實也在嚴格的家庭長大,對於這樣的情形其實司空見慣,雖說同學們能互相取暖,但其實心裡總是有很深的失落,擔心父母其實不愛自己、不在乎我們的感受,甚至擔心沒有考100分,我們就會失去爸媽的愛。

    其實過度的升學主義不只發生在台灣,南韓就是一個考試壓力有過之而不及的國家。[1]

    這一部網路討論度極高的《SKY Castle 天空之城》[2],就是在探討韓國社會病態的名門教育,父母如何「以愛之名」用成績將孩子逼到絕境。據悉首播僅1.7%的收視率,最後一集全國收視率狂翻數十倍至23.7%,反映了社會普遍對這股「教育熱」的不滿。

***以下有雷***

「我都是為你好」: 控制型父母的心理需求

《SKY Castle 天空之城》以四個豪宅家庭、一個瘋狂私人教師為主軸,講述這幾對父母如何喪心病狂,視孩子考上首爾大學醫學系為人生唯一的答案。有的家長是為了彌補自己沒有爬到金字塔頂端的自卑,反向將希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 有的則是為了滿足婆家三代醫生世家的心願,想藉由孩子提升自己的地位。

不考慮孩子真正的想法與意願,不斷灌輸自己的價值觀到孩子身上,雖然嘴上說「我都是為你好」,但更多的時候是父母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想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個需要也許是外界的肯定、羨慕的眼光、滿足自己未達成的夢想…甚至更深一層,每一次的逼迫,都是在回應社會認為「媽媽」應該如何的「期待」,進而降低自己尚未達到標準的焦慮感。[3]

「 我五十歲了,卻不知道往後該怎麼活下去!」

有時孩子沒有選擇的自由只能順從,也許會發現父母鋪的路確實有些甜頭可嚐,但因為從來沒有機會探索自己,所以也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做決定、為自己負責。

劇中韓瑞珍的丈夫為了救長官的孫子,竟放棄了自己尚未相認的女兒慧娜。身為醫生,一生都在為母親的期望努力、為了被灌輸的慾望蒙蔽了雙眼,一心只想往上爬,最後老天卻開他一個玩笑,在同樣重傷的兩個病患面前,選了對自己有利害關係的院長孫子,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女兒。這才發現自己一生都照著母親的意思而活,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才回頭怪罪母親,看到這裡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操控慾望的那隻手:從「自卑」到「過度補償」

「 是因為宋熙珠成為最年輕的大學教授,所以妳才要用女兒來填補妳的自卑吧!」

雖說整部劇與父母自身的慾望脫不了關係,但私人家教「金珠英」絕對是促成一切的關鍵,她看穿了家長的慾望,非但沒有阻止還加以利用,藉此名利雙收。

然而,看劇時我一直在想,能夠如此心狠手辣,她要的應該不只是錢?是什麼讓她如此不擇手段?她到底想要什麼?

在本劇中,金珠英有個天才女兒,金也用極度嚴苛的方式逼迫女兒讀書,直到女兒恐慌症發作仍然不停止。在一次和丈夫的劇烈爭吵,丈夫將她的自卑心態點破,從這邊大概可以看出金珠英希望透過女兒的成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然而丈夫不認同她的想法,在金決定謀殺丈夫的時候,不小心讓女兒也一起發生死亡車禍,讓女兒從絕頂聰明的天才成為智力受損的智障。這對金珠英來說無非是最沉痛的打擊,對自己人生的挫折、對錯傷女兒的自責與內疚,使得金珠英成為了一名魔鬼教師,用盡催眠、操弄家長的慾望、甚至殺害學生的競爭對手等毒辣的手段,讓她的學生都能100%考上首爾大醫學系,而這一切可能都是在彌補自己的自卑感,以及再也無法「望女成鳳」的遺憾。

在阿德勒心理學派中,主張人一生都在為其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奮鬥。[4]因為有「自卑」的驅力,人能夠成就卓越,但若引發超乎尋常的糾正與彌補,就稱之為「過度補償」。

雖然能夠理解這個歷程,但每每看到她將學生帶到「冥想室」,用類似催眠的方式灌輸他們一些偏激的想法、用似是而非的話術刺激學生,就覺得不寒而慄。

該如何因應:拿回人生的主導權

「用我自己賺的錢開間夜店,就是我的夢想。」

父母過度干預只會導致孩子無法為自己負責,然而相對的,若毫無自覺一直讓自己把控制權交出,或是為了維持表面的和平而順從,也只會讓自己一直處在「被決定」的位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與生俱來的天賦,好好挖掘為自己努力,至於父母能不能接受、認同我們的改變,很多時候是受限於他們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然而這是他們的議題,而不是我們。

也許可以溝通,但溝通不是為了改變對方的想法,而是讓父母更加了解我們,也可能是看到我們的決心。總之,畫出自己和他人的界線,愛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就像劇中的世麗,雖然說謊騙大家考上哈佛[5],但在她醒悟之後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有具體的目標,夢想用自己賺的錢開一間夜店,將想法和立場「堅定的」和家人說清楚,即使父親一開始沒辦法接受,但這就是一次成功設立界線的例子。

但還是要說,大多的父母都是真心的以為在為孩子好,我們可以不接受父母的安排,但他們的努力是真實的,也無需全盤否定,或是扭曲的認為父母對自己根本沒有愛。

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情緒界線與自我價值,建議可以看情緒勒索這本書。[6]

多元價值才是唯一的出路

看完這部劇,讓我更加的相信多元價值,什麼是好媽媽?什麼是好孩子?什麼是成功?每個人都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千萬別用外界的單一價值觀來定義自己。找出自己的興趣與熱情,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正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的世界才會如此多彩多姿。

我的母親從我求學到求職的過程,也是一路非常擔心我未來的發展,但在我找到了對心理學的熱情,有所規劃並且讓她了解,她也就漸漸放手,願意支持我的決定了。

最後,為自己創造支持性的環境很重要,從一路被決定的孩子,到學著成為一個真正有責任感的成年人,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外界的質疑、以及更可怕的是對自己的質疑,都有可能讓剛萌芽的信心全毀,讓改變的大業半途而廢,所以多接觸正面的朋友圈,盡量避開會影響到自我價值的人或事,若因為別人的不認同,讓我們失去了最重要的自信,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損失。


#註解與參考資料#

[1] 1/3的學生上課都在睡覺,韓國如何成為全球最聰明的國家之一?(商周,2014)

[2] SKY隱喻韓國三所最好大學:首爾大學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

[3]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 黃惠萱 諮商心理師

[4] 自卑與超越– Alfred Adler

[5] 想進名校想瘋 韓裔少女自導自演大騙局(天下雜誌,2015)

[6] 情緒勒索–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